正恩口腔兒童口腔診療----家長行為指南 由于兒童不能獨立參與到治療計劃的制定、實施和反饋中,實施和完成這些過程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監護人參與。 因此監護人對診療的了解和配合對于完成既定治療目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這一篇就來討論下家長們在診療中的應該避免的一些行為。 第一,不要用牙醫或者口腔診療嚇唬孩子。 生活中經常碰到一些家長,用拔牙或者牙醫來威脅孩子。這種說法說明監護人本身就對口腔診療存在錯誤的認知,并將口腔診療作為一種懲罰,在這樣的前提下,患兒很難對樹立對口腔診療的良性態度。其實,很多牙醫都很委屈,明明是來拯救小朋友爛牙齒的天使,怎么在家長的口中就變成了惡魔。這樣的牙醫哪個小朋友會喜歡?所以拜托各位家長,不要再給小朋友輸入這樣錯誤的觀念,最后苦惱的還是自己。 第二,不要在就診之前盲目地向孩子承諾各種獎勵。 由家長實施的獎勵,可能會對孩子的治療產生負面的影響。孩子們可能會誤解家長的意圖,他們認為家長給他們獎勵,是因為家長們認為牙科治療對孩子們來說是件困難的、嚇人的甚至是件恐怖的事。有些敏感的小朋友明白自己得到了不同尋常的獎勵,意味著他們會更擔心即將到來的牙科診療。而且獎勵越大,擔心越明顯。 所以,不是不可以獎勵,而是選擇恰當的時機。通常在診療過程中由醫生承諾的獎勵或者診療結束后醫生或者家長的獎勵是非常有效的,小朋友會更期待下一次的診療。 第三,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自己的緊張和焦慮。 家長是小朋友的保護神。如果家長本身就很害怕牙醫并且精神焦慮,建議這樣的家長不要進入診療室,因為家長再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患兒還是能感覺到,并因此影響患兒在診療中的行為。本來小朋友并不害怕,如果家長在邊上一直用語言和表情來表現恐懼和焦慮,小朋友也會害怕起來。 第四,不要簡單重復醫生的話也不要隨意承諾看牙不疼。 在一些診療中,由于小朋友年紀太小或者家長自己要求進入診室觀看治療,醫生一般都不會拒絕。但是如果家長在醫生和患兒交流的過程中一直對患兒重復醫生的話,不但不會加深患兒對醫生說話的印象,反而會分散醫生的注意力。 第五,不要打斷醫生的話。 有些家長在診療過程中,不時的提出自己的疑問,打斷醫生與患兒的交流。這樣的做法很不利于醫生在患兒面前樹立威信。如果醫生不能在診療中占主導地位,很容易導致治療的失敗。 第六,不要在患兒面前討論治療的不利一面。 面對有些牙齒比較糟糕的患兒,雖然治療過程漫長,難度系數較大。但是畢竟這些是醫生的事情。切忌在患兒面前提到這些,會加重患兒的心理負擔。 第七,不要表現出對醫生的不信任。 把這一點放在最后,是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寫。應該沒有比現在更緊張的醫患關系了吧,醫生尤其是兒童醫生所遭遇的一切基本都是不信任引起的。醫生可以不是天使,但也絕對不是惡魔,我們只是單純的想看好每一個病人。所以,希望家長們給醫生多一份信任。在信任的前提下。患兒才能對醫生產生信任,治療才能順利進行。 上述就是為你介紹的有關正恩口腔兒童口腔診療----家長行為指南的內容,對此你還有什么不了解的,歡迎前來咨詢我們網站,我們會有技術人員為你講解。